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百度機器人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英皇娛樂酒店


一、公司簡介
公司名稱:英皇娛樂酒店(0296.HK)
公司網頁:http://www.grandemperor.com/tc/home/index.php
公司總部:中國澳門
上市地點:香港聯交所
所處產業:賭場與賭博
主營業務:博彩(佔淨利91%)、酒店(佔淨利9%)

二、主要股東(持股比例):
英皇集團(國際)有限公司 (62.46%)
Penta Investment Advisers Limited (5.99%)

三:財務數據(最近一年)
ROIC:13.6%
ROA:12.7%
ROE:15.8%
營益率:42.4%
淨利率:27.0%
營收年成長率:5.9%
營運現金流量/淨利潤:1.58

四、市場模式評價(2013/03/07)
總市值/自由現金流量:3.20
企業市值/淨營運利潤:6.51
股價淨值比:0.80
本益比(Bwd):5.05
本益比(Fwd):4.61

五、現金流模式評價(2013/03/07)
假設條件:未來十年成長率2%;永續成長率0%;折現率10%
目前股價:2.01
普通股每股價值:6.44
潛在漲幅:220.4%

六、敏感度分析
未來十年每年成長率GR (0%~10%)
未來十年每年折現率DR (8%~15%)
永續成長率0%
永續折現率10%
普通股每股價值範圍:3.54~14.38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巴菲特選股四原則之深度剖析


  價值投資者對於巴菲特的四大選股原則,早已經是脫口而出了,但在具體應用上,有的時候往往差距很遠。其主要的問題和原因是什麼?以後該如何活學活這四條原則,在實踐上取得豐碩成果,對投資初學者尤其重要。

  巴菲特的四大選股原則:(1)可以理解、(2)優秀團隊、(3)市場空間、(4)安全邊際。我們必須從兩個層次的問題下手,才能較為全面的領會巴菲特的選股投資真諦。首先是從虛擬的股市「回到現實中來」,其次來說對這四原則的全面分析。「回到現實中來」是股市投資者,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買入股票就是買入企業的一部分,股市只能利用而不能依靠,依靠的是企業。買入股票就是和他人合夥經營企業、合夥做買賣,雖然不親自參與。投資者的兩隻腳,應該完全的站在企業上,而不能一隻在企業、一隻在股市上,例如現在部分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循環股搭台,成長股唱戲」就是典型的兩頭走。

  (一)可以理解:這個是戰略性的、剛性的和不擇不扣的問題。要求投資人對於投資一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對於能理解企業的各方面,了解其商業活動的實質。套句中國商人的話說:「就是買賣不熟不做」,而對於不太了解或者不了解的企業的獲利方式、技術成分、團隊情況、市場空間、競爭壁壘等等。就不要參與,不是該企業不是好公司或者未來不能成為一個大飆股,是對於不了解它的投資人,不要參與。世界上的產業和企業知識太多了,而投資人需要有產業背景。沒有產業背景,尤其是對於高科技企業,就不要參與。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請巴菲特喝茶,給巴菲特介紹微軟的情況,最後巴菲特出於禮貌,買了微軟100股。而投資人的選投資標的上的不作為,是剛性的、戰略性的、大範圍的。投資的漫長道路上,不犯錯、少犯錯是長期獲取複利的核心。套句巴菲特的合夥人蒙格的話說:「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案例,都是講成功的商業案例,我希望誰告訴我,我會死在哪裡?我就絕對不到哪裡去。」

  (二)優秀團隊:這個也是戰略性的、剛性的和不擇不扣的問題。對於企業的管理團隊的研究和分析,是這四大選股原則最難把握的,因為是對人的研究,確實需要有人生經歷的投資人,才能很好的把握。巴菲特說這樣的團隊是最優的-處處和股東利益一致的團隊。什麼是好團隊的剛性原則,在所有上市的企業中,該如何定奪,這確實難辦。但起碼三點是剛性的:(1)企業家應該是白手起家的;(2)企業家帶的團隊應該較為穩定,能做到散財集人。(3)官股企業的董事長,由於身份的多重性,很難做到,處處和股東利益一致。

  (三)市場空間:這個也是戰略性的、剛性的和不擇不扣的問題。對於市場空間的分析、研究,尤其在股票市場上要有「活」的觀點來看待,我們的許多產業,隨著人均GDP的提高,會出現許多新的產業或許多產業的市場空間,會越來越大。當然許多傳統產業也會越來越小。其次,就是市場不再變化的情況下,優秀企業能從子產業中,搶占其他企業的市場空間,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統一超商。

  (四)安全邊際:這個應該是戰術性的、非剛性的、可以上下調節的問題。套句著名經濟學家和著名價值投資者凱恩斯的話說:投資需要模糊的正確,而不需要精確的錯誤。這裡想說的是。在我們的市場上許多價值投資者,往往從安全邊際的角度來選股,而模糊、輕視前面三個戰略性、剛性的和不擇不扣的問題。尤其是現在在面臨經濟轉型的困境,撿「菸蒂股」時,顯得尤其重要。許多投資人理解巴菲特的話「我的投資哲學85%是葛拉漢,15%是費雪。」就認為安全邊際是重中之重,這是片面的理解,企業沒有未來的復甦或成長,再長的菸蒂也沒有價值。同時,對於快速成長的企業,在評價上,絕不能-錙銖必較,飆股跑掉!

2013年巴菲特致股東信(重點翻譯)


  波克夏績效與標準普爾500指數表現的比較:2012年波克夏每股帳面價值的增幅是14.4%,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增幅為16.0%,波克夏落後1.6%。但是,從長期來看,1965~2012年,波克夏的複合年成長率為19.7%,明顯超過標準普爾500指數的9.4%,而1964~2012年波克夏的整體成長率是令人吃驚的586,817%(即5,868倍以上),而標準普爾500指數為7,433%。

  與先前大部分市場人士猜測的不同,巴菲特在2013年股東信中明確表示不配發股息。在譯文的最後部分對此有專門闡述。以下是股東信要點全文翻譯:

  致波克夏-哈薩威公司的股東:

  2012年波克夏為股東創造的總收益是241億美元。我們使用了13億美元來購買我們的股票,因此我們去年淨增值228億美元。波克夏A股和B股的帳面價值成長14.4%。在過去48年中(即目前經營團隊上任以來),每股帳面價值已從19美元增至114,214美元,複合年成長率為19.7%。(注:本文所有的每股數據均指波克夏A股,B股則為A股的1/1,500。)

  去年波克夏有很多成績,但首先我們說說主要的壞消息。

 在1965年我的合夥企業控制波克夏之時,我可能連做夢都不會想到,我們一年賺錢241億美元還是沒有領先大盤。但是,我們確實沒有領先。在過去48年中,2012年波克夏帳面價值的百分比增幅第九次低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漲幅(後者的計算包括了股息以及股價上漲)。應指出的是,在這九年中的八年,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漲幅為15%甚至更高。在大盤不好時我們的表現要出色一些。

  迄今為止,我們從來沒有過在5年時段的表現不及大盤,在48年中我們已有43次的5年表現超越標準普爾500指數。但是,標準普爾500指數在過去4年中每年都上漲,整體表現已超過我們這4年的績效。如果市場在2013年繼續上漲,我們5年績效領先標準普爾500指數的紀錄將終結。

  有一件事情你們可以放心,無論波克夏的績效如何,我的合夥人、公司副董事長查理-蒙格和我不會改變我們的績效標準。我們的工作就是以超過標準普爾500指數漲幅的速度來提升企業內在價值,而我們使用帳面價值這一顯著低估了內在價值的尺度來衡量它。如果我們做到了,波克夏的股價將隨著時間推移領先標準普爾500指數,雖然年度間的表現是難以預測的。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做到,我們經營團隊沒有給投資者帶來價值,投資者可以自己購買低成本的指數基金來獲得與標準普爾500指數相同的回報。

  查理和我相信,波克夏的內在價值隨著時間推移將小幅領先標準普爾500指數。我們的自信是因為我們擁有一些出色的企業,一批極為出色的經營管理者和以股東為尊的文化。然而,在市場下跌或持平時,我們的相對表現幾乎肯定會超越大盤,但在市場特別強勢的年份,估計我們的表現將不及大盤。

 2012年第二件令人失望的事情是我們沒有完成一樁大型收購。我曾追逐好幾隻大象,但最終空手而歸。

  但幸運的是,今年初我們已有了改變。今年2月,我們同意收購擁有亨氏公司全部股份的一家控股公司50%股權。另一半股權將歸屬一個以雷曼(Jorge Paulo Lemann)為首的小規模投資人集團,他是一位倍受尊敬的巴西商人和慈善家。

  我們不可能找到一家比這更好的公司了。雷曼是我的多年好友,是一位出色的經理人。他的集團和波克夏每家將貢獻約40億美元收購這家控股公司50%的普通股。波克夏還將投資80億美元購買股息率為9%的特別股。這些特別股還有兩項可顯著增加其價值的特點:在某個時刻它們將以大幅溢價的方式被贖回,這些特別股附有權證,允許我們以名義價格收購該控股公司5%的普通股。

  我們總計投資約120億美元,花掉了波克夏去年所賺資金的很大一部分。但是,我們依然擁有充足現金,同時正在以良好步調產生更多的現金。因此工作又恢復正常了,查理和我已再次穿好我們的狩獵裝備,重新開始搜尋大象。

  現在說說2012年的一些好消息:

 去年我已經通知你們,我們五個最賺錢的非保險類公司:伯靈頓北方聖塔菲鐵路公司(BNSF)、伊斯卡機械公司(Iscar)、路博潤化學品公司(Lubrizol)、馬蒙集團(Marmon Group)和中美能源公司(MidAmerican Energy)在2012年可能賺得超過100億美元的稅前利潤。它們做到了。雖然美國經濟成長緩慢,世界大部分地區的經濟放緩,我們的「獲利5強」總計賺錢101億美元,較2011年多出約6億美元。

  在5強中,僅有中美能源是波克夏8年前收購的,當時它的稅前利潤為3.93億美元。此後,我們用純現金的方式收購了5強中的3家。在收購第5家,即伯靈頓北方聖塔菲時,我們購款中約70%是現金,而剩下的來自發行股票,這導致我們的在外流通股增加6.1%。因此,這5家公司交給波克夏97億美元年獲利的同時僅產生了很小稀釋作用。這符合我們的目標,即不僅僅是簡單成長,而是要增加每股的績效。

  除非美國經濟崩盤,其實我們預計這不會發生,我們的獲利5強在2013年應會交出更高利潤。五位經營這5家公司的優秀CEO將負責辦到。

 雖然我在2012年沒有進行一樁大型收購,但我們子公司的經理人做得比我好得多。我們的補強收購「創下了歷史紀錄,斥資約23億美元收購了26家公司,它們已融合到我們現有的企業之中。這些交易是在波克夏沒有發行任何股票的條件下完成的。」

  查理和我都很欣賞這些收購:一般而言它們都是低風險,不會給總公司帶來任何負擔,拓展的是我們成熟經理人所熟知的領域。

 我們的保險企業去年表現出色。它們不僅提供給波克夏730億美元的自由資金進行投資,還交出了16億美元的承保收益,承保業務連續第十年獲利。這真的是魚與熊掌兼得。

  GEICO表現領先,它繼續贏取市場佔有率同時沒有犧牲承保規則。自1995年我們獲得GEICO的控制權以來,GEICO在個人汽車市場的佔有率已從2.5%增至9.7%。與此同時保費總額從28億美元增至167億美元。未來它還會有更大成長。

  GEICO的優異表現應歸功於奈斯利(Tony Nicely)和他的2.7萬名同事。在這份名單中,我們還應該加上我們的吉祥物壁虎(Gecko)。(注:GEICO的宣傳吉祥物,英文中壁虎Gecko的發音與GEICO類似)。無論風雨還是晝夜都不能停止它工作,這小傢伙始終堅持不懈,告訴美國人如何上GEICO.com能幫助他們省很多錢。

當我盤點我的好運氣時,我會把GEICO算兩次。

 我們新聘的投資經理人:康姆斯(Todd Combs)和韋斯勒(Ted Weschler)已證明自己富有智慧、品德高尚,在很多方面而不是在資產管理一域有助於波克夏,同時完美符合我們的企業文化。這兩位讓我們中了大獎。2012年他們每個人的績效比標準普爾500指數都高出10%以上。他們也讓我望塵莫及。

  因此,我們已將兩位所管理的資金每人增加約50億美元(其中一些源自我們子公司的退休基金)。康姆斯和韋斯勒都年輕,在查理和我謝幕的很久之後,他們還會管理波克夏的龐大資產組合。在他們接管公司後,你們可以高枕無憂。

 截至2012年底波克夏的僱員總數達到創紀錄的28萬8,462人,較前一年增加1萬7,604人。但是,我們的總部人數沒有變化,還是24個,為此抓狂實在是毫無意義。

 波克夏的「四大」投資–美國運通、可口可樂、IBM和富國銀行–在過去多年都有良好表現。2012年我們在這四家公司的股權都有所成長。我們收購了富國銀行和IBM的更多股份,前者已增至8.7%而2011年底為7.6%,後者現在為6.0%而2011年底為5.5%。與此同時,可口可樂和美國運通的股票回購推動我們的持股比例增加。我們在可口可樂的比例從8.8%增至8.9%,美國運通的比例從13.0%增至13.7%。

  未來波克夏在所有這四家公司的股份可能繼續成長。衛斯特(Mae West)說得對:「好東西越多越好」。

  這四家公司都擁有非凡的業務,由既有才幹又尊重股東的經理人經營。在波克夏,我們更傾向於擁有一家優秀企業非控制性但很大的股份,而不去擁有一家很一般公司100%的所有權。我們在資本配置方面的靈活性,使我們能明顯領先於那些只限於收購自己能運營企業的公司。

  根據我們年底的持股比例計算,2012年「四大」公司利潤屬於我們的股份總計39億美元。但是,在我們提交你們的獲利報告中,我們僅計算了我們收到的約11億美元股息。但不要誤會,這28億我們沒有報告的利潤對我們來說與已紀錄的利潤是同等珍貴。

  「四大」公司所保有的利潤經常用於回購,這將提升我們在它們未來利潤中的佔有率,它們還將用於為商業機會提供資金,而這通常將給企業帶來優勢。我們預計,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將從這四家公司獲得顯著成長的利潤。如果我們是正確的,配給波克夏的股息將增加,更為重要的是,將增加我們的未實現資本收益(截至2012年底,這四家公司的這一收益總計267億美元)。

 去年CEO們面臨很多棘手的問題,當面臨資本配置決策時,他們都吶喊「不確定性「(雖然其中許多CEO企業的利潤和現金都達到了創紀錄的水準)。在波克夏這裡,我們不存在他們那樣的恐懼,2012年我們在工廠和設備方面花了創紀錄的98億美元,其中約88%用在美國境內,這一金額較2011年高出19 %,而2011年的數字還是我們先前的歷史新高。查理和我都喜歡向值得投入的項目大額投資,而不管專家們說什麼。相反,我們認同歌手艾倫(Gary Allan)新鄉村民謠的歌詞:「每場風雨後都是陽光」。我們將繼續致力於此,幾乎可以肯定的是,2013年的資本支出又將創紀錄。美國境內的機會多得很。

  有一點想法與我的CEO朋友們分享,當然未來近期內是不確定的,但美國自1776年以來一直面臨未知。只是有時人們看重其實一直存在的數不清不確定性,有時人們又忽略它們(通常這是因為先前一段時間平安無事)。

  美國企業隨著時間推移會有良好表現。股市也會走多是肯定的,因為市場的命運與企業績效聯繫在一起。是的,週期性的挫折會發生,但投資者和經理人參加的這場博弈給他們積累了大額籌碼。(20世紀道指從66點增至11,497點,令人吃驚的17,320%成長已成為現實,雖然期間伴隨四次代價慘重的戰爭、大蕭條和許多次經濟衰退。不要忘記,在整個世紀中股東也收到了豐厚股息。)

  既然博弈的基本格局非常有利,查理和我認為,試圖步入舞池卻根據塔羅牌的翻轉就退場是一個可怕的錯誤,依據所謂專家的預測、企業活動的潮起潮落而退出都是如此。不參加這場遊戲的風險要遠大於參與其中的風險。

  我自己的經歷提供了一個絕佳的例子:我在1942年春首次購買股票,當時美國正承受整個太平洋戰爭的戰區所帶來的巨大損失。每天媒體頭條都是更多的失敗。即使如此,當時也沒有關於不確定的議論,我認識的每個美國人都相信我們將贏得勝利。

  這個國家的成功源自那個令人困惑的危險時期,從1941至2012年,經通膨調整的人均GDP成長了三倍以上。這一時期從始至終,每一個明天都是不確定的。但是,美國的運數始終是確定的:富足程度不斷成長。

  如果你是一個擁有大型可獲利項目,但因為短期內憂慮而擱置的CEO,請給波克夏打電話。讓我們來給你減壓。

  整體而言,查理和我希望通過以下方式增加每股內在價值:(1)提升我們多家子公司的獲利能力;(2)通過補強收購進一步提高它們的利潤;(3)參與我們所投資對象的成長;(4)在可獲取價格顯著低於內在價值時回購波克夏的股票;(5)不定期進行大規模收購。我們還將通過一種很罕見但並非不可能的方式來為股東實現績效最大化,那就是發行波克夏的股票。

  我們企業的磚石建立在磐石般穩固的基礎之上。未來一個世紀,伯靈頓北方聖塔菲和中美能源將繼續在美國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保險對企業和個人來說仍將是基本保障,沒有那家公司能比波克夏更多地將資源引入這一領域。鑑於我們深知這些以及公司其他的優勢,查理和我看好公司的前景。

  企業內在價值

  雖然查理和我談企業內在價值談得這麼多,我們卻不能精確告訴你波克夏每股內在價值是多少(對任何其他股票也是如此)。但是,在我們2010年報中,我們列出了三個基本要素,其中一個是定性的,我們相信這些是明智估計波克夏內在價值的關鍵。這方面的討論我們已複製在完整股東報告的104~105頁。

  以下是對剩下的兩個定量指標的更新:2012年我們的每股投資增加15.7%,至11萬3786美元,我們來自保險和投資之外業務的每股稅前利潤也成長15.7%,至8,085美元。

  1970年以來,我們每股投資的複合年成長率為19.4%,我們每股利潤的這一成長率為20.8%。在這42年裡,波克夏股價的成長率與我們這兩個價值指標的增速很接近,這絕對不是一個巧合。查理和我樂於看到這兩個指標的成長,但我們最為強調的始終是持續增加營運獲利。

  股息

  多位波克夏的股東,其中包括一些我的好朋友都希望波克夏支付現金股息。讓他們感到不解的是,我們喜歡收取波克夏擁有的多數股票所產生的股息,但卻不給自己股東任何股息。因此,讓我們審視何時配息對股東有意義,何時又是無益的。

  一家獲利的公式可將利潤通過多種方式配置(這些方式並不相互排斥)。一家公司的經營團隊首先應探尋當前業務能提供的再投資可能性,諸如使公司變得更有效率的項目,擴大經營領域,增加和改善產品線或其他能加深公司與競爭對手之間經濟護城河的措施等。

  整體而言,股息政策應該是清晰、連貫和理性的。反覆的政策將困惑股東,同時趕走可能的投資者。54年前,費雪(Phil Fisher)就驚人地將這一表述寫在他所著《非常潛力股》的第7章。對嚴肅投資者來說,這本書在歷史最佳書單上僅排名於《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和1940年版的《證券分析》之後。費雪解釋了你可以成功經營一家提供漢堡的餐館,或者也能成功經營一家中國食品餐館,但你不能在這兩者之間變來變去又保住兩方面的顧客。

  多數公司持續支付股息,通常它們試圖每年增加股息,非常不願削減股息。我們投資組合中的「四大」公司奉行這一明智和可理解的方式,在某些情況下還積極回購股票。

  我們贊同它們的行動,希望它們繼續保持現在的路線。我們喜歡配息增加,我們深愛企業以合適價格回購股票。

  但是,在波克夏方面,我們一直奉行一種不同的而我們一直認為明智的方式。只要我們認為我們所設定的增加帳面價值和市場價格溢價的前提是合理的,我們將堅持這一政策。假如這兩個因素中任何一個前景惡化,我們將重新評估我們的行動。(杜英峰/編譯)

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股市投資正道


本文摘錄自一位以投資為修行的馬來西亞南洋商報總編-馮時能(筆名冷眼),過去三十年來的投資經驗及心得,他幾乎完全依靠個人力量在投資上獲得了財務自由。

筆者期許讀者看完本文後,「寧願在正道上蹣跚而行,也不願輕易選擇旁門左道。

1、旁門左道和人間正道
冷眼認為,財富的創造,必須建立在價值的創造上,作為經濟的一環,商業的一環,股票價值不可能無中生有,無中生有如果存在,也只能是曇花一現。正道,就是從商業的角度,依據基本面進行投資。股票投資者如果一開始就對股市存在錯誤的觀念,以為可以在股市上快捷致富,那麽他的下場幾乎肯定是悲慘的。

2、買股票就是買股份
冷眼認為,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股份,股票代表公司的資產和業務,就像地契代表土地一樣。這個觀點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也是股票投資的關鍵所在。沒有確立這個觀念,你很難在股市上投資成功。每次在買進之前,都必須提醒自己:我是在買進這家公司的股份,不是買進賭桌上的籌碼。在認識清楚買股票就是買股份之後,整個投資景觀就都完全改變了。所以,在參股之前,和合夥做生意一樣,必須對公司有深入了解,並且和你有信心的朋友合夥一樣,謹慎對待投資公司的管理層。

3、股票風險有多高?
很多人都認為股票風險很高,但冷眼認為,股票風險不會超過直接做生意的風險。只要你不是跟隨市場情緒,高價買入公司股票,那麽你的股份代表公司的業務,公司經營成功,你的股份價值也會隨之上升,如果經營失敗,甚至破產,你的虧損極限是零,但如果是做生意,有資產擔保的話,可能還會累及個人。所以,股票投資的風險,源自於企業的失敗,這是企業風險。如果買價過高,還有市場跌價風險。所以,投資者應該避免高價買股,因為高價買好股,尚且難賺錢,何況可能買到劣股。所以,治本之道,就是反向+成長+時間=價值。這是冷眼三十年所堅持的方程式。只要長期循正道而行,投資者就能取得合理的回報。

4、長期投資不應刻舟求劍
冷眼曾推薦,如果投資者20多歲就持有馬來西亞銀行、大眾銀行、豐隆貸款、OYL和東方實業五只股票,30年後一萬令吉(馬來西亞幣)就會變成一百萬。但投資者總是會產生一個錯覺:就是買入一些股票後,鎖在保險箱不理不睬,30年後打開就發現自己成為百萬富翁。但這種想法無疑於刻舟求劍。30年的漫長歲月中,馬來西亞股市900多家公司中,只有極少數能成為這樣的極品,更多的公司是不斷沈淪,甚至消失。因此,買入股票後,投資者必須緊密跟蹤公司動態和變化,切忌置之不理。一旦發現公司環境變化而業務萎縮,走下坡路,就不能再堅守下去,甚至虧本也要斬倉出來。所以,長期投資多長時間合適,是否繼續投資下去,不應由時間,而應由公司表現決定。另外,如果股市極端瘋狂,給出高的離譜的價格,你還堅守長期投資不出售,冷眼認為你就不是做股票投資的料子。

5、為什麽不能等三年?
如果你買荒地開闢種植油棕園,從伐木、燒芭、開路挖溝,育苗,種植,除草,施肥,整整忙了三年,才看到棕果出現,收成仍不足以維持開支,再等兩年,棕果漸豐,油棕園的收支才達到平衡,仍沒錢賺。這已是第五個年頭了。忙了五年,只有付出,沒有收入,你不以為苦,因為你知道那是賺錢無可避免的途徑。如果你是一名中小型企業家,你有製造某種產品的經驗,過去你是為別人管理公司的,現在決定自己創業,你決定建一間工廠,你從調查市場,向銀行接洽借款,尋找廠地,設計廠房,招聘員工,裝置機器,試驗生產,到產品推入市場,從策劃到產品出現在百貨公司的貨架上,前後三年,再苦撐兩年,才開始有盈利,那已是第五個年頭了。你認為這是創業的正常過程,你心甘情願與你的事業同行五年,毫無怨言。以上的例子—開闢油棕園,從事工業,開零售店,從籌備到賺錢,快則一年半,慢則五年,業者從無怨言,因為他們了解,做任何事業,都需要時間,絕對沒有一蹴即成這回事。以上例子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投入資金,希望賺取合理的利潤,這叫「投資」,業者除了知道投資需要時間外,他們也接受一個事實,即凡是投資,都有風險,沒有任何投資是沒有風險的,風險是他們賺取比銀行定存更高的利潤所面付出的代價。投資者接受兩項事實:(1)投資需要時間才能賺到利潤,沒有捷徑可抄。(2)凡投資都有風險,風險的高低常與利潤成正比。股票投資,是許許多多投資管道之一,為什麽投資者不能接受以上的兩項事實。

做事業,你可以等三、五年,股票投資為什麽不能等三、五年?在做任何事情失敗後,多數人只怨別人,把責任推在別人或環境身上,能自我反省的人少之又少。股票投資也一樣,虧了本不是怨股市,就是怨別人使奸用詐,從來不檢討自己失敗的原因。再問一次:買屋子可以等三年,為什麽買股票不能等三年?

6、股票投資要有「三識」
冷眼認為,投資要成功,必須有「三識」,就是:知識、常識、膽識。知識就是對投資對象有深入的認識。例如買銀行股必須選擇管理嚴格的銀行,因為銀行是薄利多銷的行業,賺率(淨利潤率)約為,管理稍微鬆懈,壞帳增加2%,銀行就會虧大本。其次就是銀行的業務,所涉及的範圍很廣闊,分行的分布遍及國內外,沒有可能以「親力親為」的方式監管,所以「制度」很重要,銀行要成功,制度必須完善和嚴密,職員必須嚴格遵行,處理業務不可有「創造性」,更不可感情用事,否則的話,壞帳必然增加。而壞帳的高低,是銀行的成敗關鍵。所以你在買進銀行股時,要知道有關銀行在放貸時是「鬆」還是「緊」,負責批準貸款的人接受不接受「禮物」。如果借款人不符合條件也可以取得貸款,而批准人接受「禮物」,或是高層人員受政治人物影響而發出大批貸款的話,千萬不要購買此類銀行的股票。

7、怎樣減少虧損?
冷眼先生說,我曾問學醫的大兒子:「學醫最重要的是學什麽?」他說:「學習怎樣不把人醫死。」這個回答很奇特,事隔十多年仍記憶猶新。所以,做股票的人首先不是學怎麽賺錢,而是學會不要虧掉大錢。作為散戶,總會有看走眼和買錯股蒙受虧損的時候,但只要賺多虧少,長期就可以賺錢。如何減少虧損呢?經驗就是採取反向策略,盡量買低,一個簡單看法就是一年中的股價最低和最高價之間的平均價,位於最低點和平均價之間就屬於低買入區間。而要想在低買入區間購入股票,就要養成反向的習慣,在股市低潮時進場。大多數貨物,都是價格越便宜越多人買,唯獨股票是越低越沒有人買。價格越高,買的人反而越多。這就是大多數人最終賠錢的原因。買入如果股價升夠50%,則基本已經脫離危險區,可以放任股價奔跑。如果公司業績繼續改善,就不應該急於脫手,而是繼續追隨公司成長。但如果公司經營有惡化趨勢,則無論賺或賠,都應果斷賣掉。

8、散戶三部曲
冷眼先生認為,美國次級房屋貸款,在全球股市掀起滔天巨浪。在過山車般的股市中,散戶驚惶失措,都成了驚弓之鳥。在驚濤駭浪中,散戶們的情緒商數(EQ)壓倒了智慧商數(IQ)。當情緒控制理智時,他們所作的決定,是情緒的決定,不是理智的決定。情緒的決定,不講理由。因為情緒與理智,水火不相容。當情緒主宰一切時,理智只好退避三舍。在此次的股災中,許多散戶,被突如其來的巨浪,衝到暈頭轉向,情緒失控,驚慌拋售,犯下大錯,在股市最糟的時刻,賤價把股票賣掉。賤價拋售犯下大錯還不到一個月,他們就後悔了,因為他們幾乎是以最低的價格賣出。為什麽會犯這個錯誤?因為他們的眼睛只看到股價,沒有看到股票背後的資產。如果他們了解股票所代表的資產,了解這些資產的價值,他們就不會那麽心慌,就不會不計成本地拋售,而造成無謂的損失。

根據情緒進行投資的散戶,他們的行動可分為三個階段,叫「散戶三部曲」。買股三部曲:第一部:熊市-股價低沈,市場淡靜,散戶絕跡股市,股市死氣沈沈。其實,這個時候,大部分股票的價值都被低估,但散戶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股價,不是股票的價值。所以他們不買。第二部:牛皮靠穩-股市上升了一截,散戶還是不要買。因為他們在低價時沒有買進,現在股價已上升了20~30%,他們心有不甘,買不下手。第三部:牛市形成-綜合指數破五關斬六將,衝上1400點,散戶們見獵心喜,見親戚朋友撈得風生水起,信心大增,乃大肆進場。就在興高采烈時,次房事件演成股災,引出了賣出的三部曲:賣出三部曲:第一部:利潤不多,而牛氣逼人,他當然不會賣。第二部:綜合指數跌至1300點,他認為這是暫時性的,不久就會回升,所以決定不賣。況且高價時有得賺,現在反而虧本,他們不甘願賣。第三部:綜合指數直線下跌,跌破1200點,他有大禍臨頭之感,信心崩潰了,不計成本拋出。結果發現他是以最低價賣出。買進三部曲的特點是:高買。賣出三部曲的特點是:低賣。高買低賣,剛好跟股市金言-低買高賣適得其反。你想在股市賺錢嗎?如果想的話,很簡單,只要將買的和賣的三部曲,顛倒來做就行了。這叫倒行逆施。這就是「反向」。

9、「爛」比「跌」更可怕
如果公司的生意越做越萎縮,年年虧損,而且虧損越來越大,最後可能面臨破產的厄運,則股份的價值,必然一跌再跌,最後可能使你血本無歸。在短期內,股票的價格會受到股市走勢或人為操縱的影響,波動激烈。但長期來說,股價必然與公司的業績同步,也就是說,股價必然會反映公司的業績,只不過時間上有遲早之分而已。舉一個大馬的例子說明:大眾銀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股)在1996年金融風暴前的股價最高為H令吉,最低為L令吉。假如你在1996年時以最高價H買進一千股(面值0.5令吉)收藏至今,在收取五次股票股利及認購一次現金增資之後,目前擁有一千九百五十股(面值1令吉),以今天的價格計算,價值18,000餘令吉,等於十年前投資額的四倍,假如把歷年收到的豐厚股息也計算在內的話,賺了超過500%。請註意,你在1996年時是以當年的最高價H令吉買進,仍能取得500%的盈利。如果是以當年最低價L令吉買進,就賺得更多。大眾銀行在1998年金融風暴時曾一度跌至L'令吉,如果你以此價買進的話,你將賺十倍以上。如果你繼續拿下去的話,將來肯定能賺得更多。大眾銀行的盈利,年年上升,是使你即使高價買進,仍能反敗為勝的主要原因。在十多年前,當第二板的股票,都被炒到10令吉以上時,我的朋友以10令吉的價格,買進一千股開屏(KaiPeng,8796,二板貿服股),堅守至今,由於該公司連年虧損,股價一跌再跌,今天只剩0.02令吉。切勿低價買壞股同樣是高價買進,持股期限同樣超過十年,買好股和買壞股,結果有天壤之別。所以,散戶寧可高價買好股,切勿低價買壞股。當然,如果堅持反向策略,低價買好股,就可以賺得更多。「爛」比「跌」更可怕,可怕十倍。

10、猜股市如抓黃鱔
「股市還會起嗎?」這是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我的回答一律是「不知道」。我知道詢問者會感到失望,甚至心裡還會抱怨。他們認為我自私,明明是知道的,卻不肯跟他們分享預測股市動向的心得。實際上,「不知道」是我最誠實、最誠懇的答覆。我確實不知道明天,下個月或明年股市會怎樣,我也不認為有誰有這樣的本領。如果我真的知道的話,我一定樂於跟大家分享,就好像我樂於跟大家分享我的基本面投資心得一樣。無數的人,殫精竭慮,「發明」預測市場新的方法,都沒有一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我從此不再浪費時間去猜測股市的動向了。第一、是因為股市根本是不可預測的。第二、是股票投資賺錢根本不需要靠預測股市。股市有如黃鱔,渾身滑溜溜,你根本無法抓住它。一個曾經做過魚販的老同學告訴我抓黃鱔的「秘訣」。他說:「黃鱔吃軟不吃硬,所以只能『托』,不能用力『抓』。」不能用力捏,否則,它感到不舒服,就會掙扎,你無論多麽用力,都會從你手中溜走。抓黃鱔,緊不如鬆,快不如慢,剛不如柔,巧不如拙。

股市也一樣,你盯得太緊,企圖預測它的動向,它偏偏跟你作對。許多股友,千方百計,企圖「捕捉」股市的起落,結果都徒勞無功,就好像用力抓黃鱔,始終抓不住一樣。最好的方法,是遠離股市,不太在意它的波動,把焦點集中在公司的業績表現上,反而更易「馴服」股市。就好像輕輕托起,反而更能將黃鱔「制伏」一樣。股市的波動,就好像黃鱔的不斷蠕動一樣,是正常的,不必去理會它。採取反向策略,低價買進好股,就不動如山。只要公司業績不斷上升,就不賣。不要理會股市短期的波動,不必擔心你的股票不會起,因為當公司賺錢越來越多時,股價必然會同步上升。股市於我何有哉?此之謂投資正道。

11、鎖定五星級股票
有一位股友,將一筆不小的資金,投入股市,最近計算手頭股票的價值,竟然只得個不盈不虧。他不但浪費了寶貴的資源,而且浪費了20多年寶貴的歲月。原來他最愛聽小道消息,喜歡跟風,高價搶進,而所購之股票,十之八、九是垃圾股。高價買進劣股,是他的致命傷。幸虧在他的組合中,尚有一、兩成是優質股,在20年中,這些優質股增值一、二十倍,所得盈利,剛好抵消了劣股的虧損,使他仍能不盈不虧。他最近向我檢討20年戰績時,喟然嘆曰:「假如我當初摒絕投機,腳踏實地投資,只買五星級股票,收藏至今,身家何止增加十倍」,言下懊悔不已。更重要的是,他說:「20年來精神受盡股市風波的折磨,常常提心吊膽,真是一場噩夢。」

股市搶殺收獲往往越少,在別的行業,你越勤勞,收獲就越多。股票投資則剛好相反,你越勤勞,做得越多,不斷在股市中搶進殺出,收獲往往越少。收獲最多的,反而是在買進好股後,就不動如山的長期投資者。這就是郭鶴年、丹斯里鄭鴻標、丹斯里李深靜擠身大馬富豪榜的秘訣。(註:丹斯里為馬來西亞封銜之一)

股票投資,只要不犯上嚴重的錯誤,長期投資基本上都可以取得超越定期存款的回酬。要減少錯誤,最好的辦法,是為自己設定一個投資準則:只買五星級股票。所謂「五星級股票」就是:第一,有卓越的管理,切忌買入管理有瑕疵的公司;第二,有成長的業務;第三,有穩定的盈利歷史;第四,財務穩健;第五,生產永遠有需求的產品,並以世界為市場的企業。五星級股票如同根深巨樹,即便乾旱,亦不會枯死,春天來時,就似繁花似錦,果實累累。

12、不了解,就不買
冷眼認為,導致散戶飲恨沙場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無知」。「無知」就是不了解,就是誤解。大部份股票投資者只是股市的過客。對他們來說,股市是旅店,住上幾天就離開。因為他們缺乏了正確的投資理念,自然難以在股市找到立足之地,因為他們站不穩腳跟,就好像無根之樹經不起暴風雨的吹襲一樣。股票投資須做功課,對股票有了正確的認識,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你必須做很多很多功課,去了解投資環境及投資對象。了解越深,賺得越多。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股票投資的成敗,跟你對所買股票的信心有關。有信心,你才有膽識大量買進一間公司的股票。放長線釣大魚,有信心,你才會放長線,釣大魚-進行長期投資。

長期投資才有可能賺大錢。丹斯里李深靜從來不賣IOI的股票。丹斯里李萊生的家族不但不賣,而且不斷增持都加灣、吉隆甲洞的股票。丹斯里鄭鴻標從來不賣大眾銀行的股權。丹斯里林梧桐長期緊握雲頂不放。他們擁有這些公司的股票數十年,數十年如一日。經過了數十年的複合成長,當初所投資的一萬令吉,現在值得五百萬、一千萬令吉。

要長期持有一只股票,就必須對有關公司,有絕對的信心。信心必須建立在了解上。了解越深,信心越強。信心越強,越不會輕易脫售所持之好股。長期持有,才能享受到複利成長所帶來之龐大利潤。巴菲特說「認識越深,賺得越多」,就是這個道理。如果知道一點皮毛,就買進作長期投資,如果所買非好股,則長期投資,是白費心機,徒勞無功。長期投資,必須先了解。不了解,就不買!

13、好股何以沒人炒?
冷眼認為,一般散戶最常犯的毛病,是草率從事。一聽到「消息」,就不暇思索,馬上出擊。由於擔心錯過千載難逢的賺錢機會,他迫不及待地,把資本一股腦兒傾注在一只股票上,希望一擊中的,賺個滿堂紅。散戶從來沒有去想過,被炒家相中的,都是劣股。炒家對藍籌股沒興趣,對藍籌股,炒家是沒有興趣的。炒家在炒作之前,多數會得到大股東的合作。藍籌股的大股東通常不願意跟他們合作。藍籌股的大股東,也從來不去炒作自己的股票。因為藍籌股的大股東,都是正派商人,不會去炒高他們的股票。無論股價漲得多高,他們都不會脫售他們的股票,以免失去控制權。這是他們的事業,怎會輕易脫售呢?既然不會脫售,何必去炒高股價?況且只要業績繼續上升,股價必然隨之,何必去炒?

每一個人做一件事,都有一個動機,既然炒高股價,也不會脫售股權,對他沒有什麽好處,他為什麽要這樣做?又為什麽要跟炒家合作?所以,好股沒人炒,因為沒有這個必要。被炒起的多數是劣股。劣股的大股東,沒有把握靠改善業績來使他們的股份增值,只好靠「炒」來謀利。被炒高的股票,在回跌至原來的低水平後,往往從此一蹶不振,再也無法回升至其巔峰價。炒家不會去炒第二輪。如果重施故技,再炒一輪的話,所有在第一輪中被套牢的散戶,都會乘機脫身,屆時被套牢的可能是炒家。炒家不會為散戶製造脫身的機會。沒有價值的股票被炒高,好比是用肥皂水吹出來的泡泡兒。泡泡兒在陽光中,色彩鮮艷,但是,正如「心經」中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彩色的後面,空無一物。

14、月移花影動
皓月升至中天時,花影跟樹根,擁抱在一起,難分難解。這就是「月移花影動」。影子會被黑暗吞沒。然而,只要代表公司業績的月亮存在,代表股價的花影是不會消失的。不但不會消失,而且一定會跟著月亮移動。月亮與花影,是形影相隨,股價與業績如影隨形。任何外在的、人為的力道,都無法使股價與盈利脫節。即使短期背道而馳,最終必然合而為一,以同一步伐進退。「雲破月來花弄影」,風和雲,都可能弄亂花影,使花影變了形,實際上,卻無法改變花影隨月移動的軌道。散戶與其耗費精神去猜測股價動向,倒不如把精神花在公司的研究上。只要能找出盈利持續不斷上升的公司,以合理的價格買進其股票,長期持有,你的「身家」自然與日俱增。這種投資法,使你身心舒泰,有助於延年益壽。你又何必到處找「內線」, 聽信謠言, 在股市中搶進殺出?弄到自己焦頭爛額,家裡雞犬不寧,說不定還會折損壽命,何苦來?

15、大家一起富起來 -出席大眾銀行股東大會有感
大眾銀行的成功,是通過企業,使大家一起富起來的典型例子;大眾銀行所創造的,不只是雙贏,而是所有的人都是贏家的「通贏」。丹斯里鄭鴻標以40年的心血,打造大馬最優秀的銀行。他為股東,包括他本人,創造驚人的財富。根據該銀行年報,一名股東,假如在1967年該銀行上市時,以1,000令吉買進該銀行一千股的股票,無論股價起得多高,他都不受引誘脫售,在領取了一次又一次的股票股利,認購了一次又一次的現金增資,40年後的今天,他一共擁有12萬9,730股。以2008年2月26日股東大會舉行這一天的收盤價11.5令吉計算,總值149萬1,895令吉。在40年中,他一共收到48萬7,902令吉的股息。股票增值加股息,報酬高達200萬令吉。40年前投資1令吉,現在變2,000令吉。一名為股東帶來如此驚人財富的企業家,受股東愛戴,不是挺自然的嗎?另一方面,大眾銀行自2002年以來,繳交了24億5,000萬令吉的稅款,政府用這些稅收,建設基本設施,受惠的人就難以計算了。一千家上市公司的領導人,應從鄭鴻標和大眾銀行的成功,領略到唯有創造「通贏」的企業家,才會受到股東與社會的尊敬。借上市地位以自肥的企業蛀蟲,一定會被股東與社會唾棄。

16、「慢穩忍」高明的拙招
股票投資要成功,「快」不如「慢」,「狠」不如「穩」,「準」不如「忍」。與其快狠準,不如慢、穩、忍。在你最衝動的時候,稍為停一停,放慢一步,可以使你恢復理智,減少錯誤。「忙」中有錯,「慢」中少錯。許多人恐怕動作慢,會失去投資機會。實際上剛好相反,因為股市跌到谷底時,一定會在低價區徘徊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你有足夠的時間,擇肥而噬,根本不必擔心買不到。要賺錢,首先要學不虧錢。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是防虧的先決條件。輕率行事,魯莽冒進,輕則招損,重則至亡。智者不為也。「忍」者,心上插著一把刀。若無非凡之定力,難以承受。股票投資,「忍」功不夠,鮮有能成大器者。耐心乃成功之母。

買進之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在低價區買進。
賣出之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在高價區脫手。
買進之後,能忍有耐心,才能長期持有獲大利。若不能忍,稍有盈利就迫不及待地拋出,所得有限。如何能「富」?公司要時間去發展,業務要時間去推行,油棕要時間來成長,計劃要時間來完成,故「耐心」乃成功之母。能忍、能耐,謂之「忍耐」。不能忍,好比果子未熟就采摘,青澀難咽。甜美的果實,惟有忍者才能嘗到。故快不如慢,狠不如穩,準不如忍。「慢、穩、忍」看似笨拙,實屬高明。

17、融匯貫通
股票投資,既不純是科學,也不純是藝術,乃是科學與藝術的混合體,也可以說是介於科學與藝術之間。股票研究涵蓋兩個部份:第一個部份:理論的探討。第二個部份:上市公司研究,以時間為經,需研究個別公司的發展史,以業務為緯,需研究公司的結構、行業特徵、財務演變、企管領導人的背景與作風、企業的經營理念等,錯綜復雜,絕不是以玩票性質視之,以業餘的態度對待,可以登堂入室的。股票投資非常個人化的,適合於甲的理論,未必適用於乙。如果有一種理論,可以應用於所有人的話,那麽,大家只要照搬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巴菲特第二了。事實是:研究巴菲特的書,少說也有一百餘種,然而世界上並沒有出現第二個巴菲特。如果你研究西方最成功投資家的歷史的話,你會發現每一個人的作風都不同,投資手法各異,然而他們殊途同歸,都有卓越的成就。故成功投資人,可以借鏡,但要投資成功,還是要發展自己的一套策略。如同教育一樣,中小學是基礎教育,無所不讀,不管實用不實用都要讀。以求其博。不博則無以擴大視野,成為井底之蛙。大學專攻一個領域,範圍縮小了,如文科生不必讀數學。但還是屬於較為深入的普通教育,旨在求其精。不精則流於膚淺。到了碩士、博士,才有資格說「通」,對某個科目,上下縱橫皆如意,從心所欲,不逾矩,是為「通」。不通則滯。股票研究由博到精,由精到通,非長期浸淫,無以為功。博、精、通,需循序漸進,不能速成。融匯貫通,必須經過博和精的「融會」階段,才會「貫通」,就是這個道理。

18、「快、狠、準」破產有你份
「快、狠、準」是武林高手追求的最高境界。出手快如閃電,是為「快」,一招奪命,是為「狠」,一擊中的,是為「準」。把這三招應用到股票投資上,勝算有多高? 「快」者,買和賣都比別人快一步。別人未買你先買,買價比別人低,是為「低買」。別人未賣你先賣,賣價比別人高,是為「高賣」。要低買高賣,必須養成反向思維的習慣,股市中人,99%是跟在群眾後面的「順」民,「順民」多數是別人買了以後才敢買,別人賣了以後才甘願賣,不是「低買高賣」,而是「高買低賣」,如何能賺錢?參與股市者,少說也有百萬人,個個都想比別人快一步,你有勝過別人的條件嗎?故要靠「快」賺錢,知易行難。「狠」者,是機會一出現,就全力以赴,一擲百萬,絕不手軟,不成功,便成仁,是「狠」得夠酷。然而股市是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你認為股市會起,它偏偏大跌,你認為一家公司前途亮麗,偏偏冒出一盤假帳。如果你信心爆棚,孤注一擲的話,破產在等著你。「準」者,臆測屢中也。問題是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所發生的事,都可能影響股市,你永遠不知道在地球的另一邊什麽時候會發生什麽事,預測怎能「準」?上市公司內幕重重,身為局外人的散戶,都是後知後覺者,如何能準確預測公司的業績?既然對股市和對公司的預測變數多如牛毛,如何能「準」?在看不準的情況下,行動快如閃電,買賣膽大包天,等於自殺。

劍客難免劍下亡。欲以「快、狠、準」縱橫股市,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一次失準,永無翻身之日。慎之,慎之!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